是个在宁波打拼12年的“80后”,
现在在鄞州一家汽修店工作,
从一名普通的汽修工一直干到了技术总监。
“来宁波12年了,从来没有在春节回过西安,我都是等来年生意淡了,再回家陪老人住一段时间。说实话,谁都想家,但在外打拼不容易。我现在就想好好干,多攒点钱,在宁波买套房子,把父母接过来,以后一家人好好过个年。”他给我们微信平台发来的文字,读起来让人有些心酸。
今天,
记者在汽修店见到了程海涛,
说起自己的回家故事,
有心酸,却很励志。
在宁波12年春节从未回过家
等生意淡季再回去陪父母
程海涛今年34岁,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衣,戴着一顶毛线帽,整个人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。他的老家在陕西西安一个叫户县的地方,初中毕业以后他就离开家乡,20年来一直在外打拼。
宁波算是他的第二故乡,在鄞州咸祥名仕汽车服务中心一干就是12个年头。其实,说起来,汽修这一行流动性很大,但程海涛却“甘于寂寞”,从普通的汽修工一直干到了技术总监。
每年春节,很多汽修店都关门了,有时候车主爆胎想补个轮胎都找不到店。
“这段时间,很多工人都陆陆续续回去了,每年店里就留两三个人值班,万一车主有需要,可以随时处理一下。”整整12年, 程海涛从未在春节期间回过西安。
每年爆竹声声中,他总会想起自己年迈的父亲母亲,想起那个充满年味的镇子。
“我们那里春节可热闹了,年味特别浓厚,家家户户都贴着春联、挂着高高的灯笼,还有舞龙舞狮,全家老小都会到镇上去看热闹。”说起家乡的好,程海涛一下子变得侃侃而谈起来。但这些春节的记忆只停留在他离开家乡的那一年,十几年来他都是在外地过的年。
“为什么春节不回去?”
“每年这个时候,店里总需要有人值班,我都会主动留下来。”程海涛说,每年他都会选择五六月份回趟西安,陪父母住上大半个月。这段时间刚好是行业淡季,离开一段时间不碍事。
好好工作多攒钱
在宁波买房了,就把父母接过来
每年临近春节,程海涛就特别怕接到父母的电话。“今年又不能回去了,我不知道这句话怎么说出口。”
但大家似乎都很有默契,这个问题,父母从来不曾提起。出外在外20年,或许老人已经习惯了,他们从来不会问儿子:“今年回来不?”
在程海涛的记忆里,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“在宁波好好干,我们都挺好的,不用担心。”
但程海涛心里比谁都清楚,家里就他一个儿子,二老的孤独可想而知。
其实,今年想把父母接到宁波来过个年,让他们坐坐飞机。但母亲晕车厉害,婉言拒绝了儿子的好意。
“前几天,老婆给二老买了冬天的羽绒服,都给他们寄过去了。海鲜没有买,他们压根儿吃不惯。”
“他们总让我别惦记家里,在宁波好好干,但我心里知道他们的苦。每年暑假,我都会把儿子带回西安,让孩子多陪陪老人。现在幸好通讯发达了,可以随时打打电话。”
在宁波打拼12年,程海涛一直有一个心愿,就是在宁波买套房,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。
“我就想好好干活,多攒点钱,以后在宁波有了自己的家,就把父母接过来,让他们好好享享福。”程海涛摘下帽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头,“这几年宁波房价涨得太快了,现在儿子上小学了,开销大了,还得多攒钱。”
众筹“回家·微记录”
哪怕隔着千山万水,
回家的路,总是最美。
今年春运,
本报联合宁波市总工会,
面向全市职工、读者众筹“回家·微记录” 。
大家可以用手机,
以文字、图片、短视频等各种形式,
记录春节回家的点滴感受。
可以和我们分享回家的礼物,
和每份礼物背后可能都有的故事。
可以是旅途故事,
记录春运返乡路上发生的故事,
或暖心,或囧途趣闻;
可以分享家乡年味,
带大家认识你的家乡。
届时,小编还将推出一期“网上的年夜饭”专场,
展示来自全国各地的丰盛的年夜饭图片;
可以晒晒全家福,让我们见证你们的幸福团圆;
当然,我们也愿意听听你的留守故事。
作为第二个故乡,大家在宁波怎么过年?
如果你的故事,刊登在现代金报或本报官方微信,
都将获得100元——3000元不等的稿费奖励。
本文标题:80后小伙在宁波打工12年,从未在春节回过家,理